??
砂的處理
集料的處理主要有三個目的:去除砂中的有害成分、調整砂的級配和降低砂的含水率。集料的處理主要包括篩分和烘干,當集料的有害成分超標時,還應有相應的工藝措施來去除有害成分。篩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將集料分級,并根據不同的砂漿品種配制適用的集料。烘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砂的含水率降低至0.2%以下,在烘干過程中必須注意不得引入有害物質,如未燃燒完全的碳粒等,因此最好使用清潔的燃料進行烘干。
砂的粗細及顆粒級配
砂的粗細程度是指不同粒徑的砂粒,混合在一起的總體粗細程度。
在一定質量或體積下,粗砂總表面積較小,細砂總表面積較大。例如,粒徑為2.5~5mm的砂,1m3砂的總表面積為1600m2,粒徑為0.05~0.14mm的砂,1m3砂的總表面積為160000m2,即粒徑愈小,總表面積愈大。在砂漿中,砂的表面需要由膠凝材料(水泥、粉煤灰等)漿體包裹,砂的總表面積愈大,則需要包裹的漿體就愈多。當砂漿拌和物的流動度要求一定時,顯然用粗砂拌制的砂漿較之用細砂所需的漿體要省。單砂粒過粗,卻又使砂漿拌和物容易產生離析、分層、泌水現象。同時由于砂漿層較薄,對砂子最大粒徑也應有所限制。對于毛石砌體所用的砂子,最大粒徑應小于砂漿層厚度的1/5~1/4.對于磚砌體以使用中砂為宜;對于光滑的抹面及勾縫砂漿則應采用細砂。
骨料的級配指骨料中不同粒徑顆粒的分布情況。良好的級配應當能使骨料的孔隙率和總表面積均較小,從而不僅使所需水泥漿量較少,而且還可以提高砂漿的密實度、強度及其它性能。若骨料的粒徑分布全在同一尺寸范圍內,則會產生很大的空隙率,只有適宜的骨料粒徑分布,才能達到良好級配的要求。
砂的級配和粗細程度用篩分析方法測定。砂的篩分析方法是用一套孔徑為4.75mm、2.36mm、1.18mm、0.60mm、0.30mm、0.15mm的標準篩,將抽樣所得500g干砂,由粗到細依次過篩,然后稱得留在各篩上砂的質量,并計算出各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a1、a2、a3、a4、a5、a6(各篩上的篩余量占砂樣總質量的百分率),及累計篩余百分率A1、A2、A3、A4、A5、A6(各篩與比該篩粗的所有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之和)。
應當注意,砂的細度模數并不能反映其級配的優劣,細度模數相同的砂,級配可以很不相同。